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第九章 德育

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11-23 14:07 江西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3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实践锻炼的类型包括:组织活动、执行制度、委托任务。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实践锻炼法。

3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思政课的实施。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显性教育主要是通过“道德与法治”这一显性课程来实施,这种课程是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安排的课程,因此,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教师在实施思政课时,必须理直气壮讲好“道德与法治”课。隐性教育则是通过间接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它如春风化雨,潜隐无形、润物无声。

3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教师只要能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就会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延安整风所提出的一条方针,意思是要对以前的错误进行揭发以使后面的工作做得更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B选项“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意思是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C选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3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题干所述为说服法的概念。这是德育方法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3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中陶冶的类型包括环境熏陶、艺术浸染、人格感化,孟母三迁属于环境熏陶。

3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之一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其道德行为。题干中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年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这样的做法符合知行统一原则。

37.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3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如果说榜样法、说服法、锻炼法等是明示的德育方法,那么,陶冶法则属于暗示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既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也不会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生动的情境之中,通过预先设置的情境来感化和熏陶他们。

3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长期反复的结果,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都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

4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马卡连柯的这句教育名言体现了该原则。

4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心理结构。我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句话表明了道德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与道德认识的水平相联系的。而这里的“爱之切”就是一种道德情感。

4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结构要素。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4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这是情感的体现。

4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内容。通常选择德育内容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德育目标制约着德育内容的性质;二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

4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开端性。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4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4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概念。1995年之前,我国德育长期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部分组成。1995年之后,心理教育正式加入德育,如原国家教委1995年颁布《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4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屡教不改”是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都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4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内容。思想教育就是试图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站在如此这般的立场去“思”、去“想”,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我国就是要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理想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是我国德育内容的最高层次。

5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内容。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责任编辑:江西分校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江西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第八章 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第一模块 教师职业道德2021江西省3500题答案解析2016年国考资格证教育教学每日一练【8月23日】2016年南昌市南昌县选调在编中小学教师补充通知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