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16-09-26 13:35 江西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1.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公元2015年是农历乙未年,据此推算,公元2016年应该是( )。
A.甲午年
B.戊戌年
C.丙申年
D.丁申年
2.“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3.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定,应归功于( )。
A.汉武帝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4.“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定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④这些谚语是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5.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这首词中“淳熙丙申至日”理解正确的是( )。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
B.“淳熙”“丙申”“至日”都是干支纪年法
C.“淳熙”是干支纪年,“丙申”是皇帝年号,“至日”是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来纪日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6.下列对于古代称谓说法错误的是( )。
A.阁下是对长辈的尊称
B.足下是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尊敬的称呼
C.内子用于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D.“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
7.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对他人母亲雅称的是( )。
A.椿萱B.萱堂C.泰山、泰水D.巾帼
8.下面不属于我国的五大古都的是( )。
A.开封 B.北京
C.咸阳 D.南京
9.一甲子是多少年?( )
A.十年 B.三十年
C.五十年 D.六十年
10.公元前138年,( )出使西域,开拓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被称为”凿空之旅”。
A.班超 B.班固 C.张謇 D.张骞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形成了一套干支纪法。公元2015年是农历乙未年.一年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均往后推一位,即为农历丙申年。故本题选C。
2.【答案】B
【解析】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0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
3.【答案】C
【解析】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
4.【答案】C
【解析】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科学性。②③说法错误。
5.【答案】D
【解析】“淳熙丙申至日”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使用了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及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6.【答案】A
【解析】“阁下”一词盛行于唐代,当时是对高级官员的尊称,而不是对长辈的尊称。
7.【答案】B
【解析】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8.[答案]C。解析:中国酌占都很多,最为重要的是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一般被称为“中国的五大古都”。故选C。
9.[答案]D。
解析: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的。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十天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千: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她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即是一甲子。故选D。
10.【答案】D
【解析】在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
责任编辑:江西分校
上一篇: 2016年国考资格证综合素质每日一练【9月23日】
下一篇: 第四模块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