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五(中学)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8-05 10:11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21. 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开展组织活动,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

A.组织性 B.自主性 C.趣味性 D.创造性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 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23.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4. 逆向迁移都是负迁移。

25. 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 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7. 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8. 简述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29. 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 中国是个古老的礼仪之邦,忠孝、谦让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国学研究热兴起的今天,孔融让梨等故事再度走进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中。

请用社会文化对教育制约作用的原理来分析这一教育现象。

31. 有四位学生一起去看一场话剧,但他们迟到了。检票员让他们按照剧场的规定,幕间休息时进去。这时只见学生甲对检票员大声嚷道“我买票就是为了看戏的,迟不迟到是我的事……。”边说边与检票员拉拉扯扯,吵吵嚷嚷,一定要冲进去。学生乙对检票员和声细语地说:“我今天确实碰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我本不想迟到,一看见你就知道你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好心肠的人,就放我进去吧,我不会妨碍别人看戏的……。”学生丙站在一边,心里想:怎么就看不到完整的戏了呢?看看吧,他们能进去,我就能进去。他就一直在旁边看着。学生丁其实也在旁边,他看到为了进入剧场有的人在吵架,有的人在评理,有的人在观望。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自认倒霉,悄悄地离开了剧场。

(1)请用心理学中有关气质的知识分析以上事例。

(2)具体分析每位学生气质的一般行为表现。

(3)请说明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为利托儿诺和沛西·能,关键词为“本能”和“冲动”。根据题干“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可以判断,此番言论乃生物起源说。

2. C

【解析】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教育内容几乎全是军事体育训练,如赛跑、跳跃、角斗、骑马、投掷等,其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奴隶主的后代适应这种复杂的社会阶级斗争。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这是古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最大区别。

3. A

【解析】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当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排除一切主观偏见。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表述为“仅占35%”,明显违背了客观性原则。

4. B

【解析】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意味着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A选项是社会本位论;C选项表述错误,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D选项是斯宾塞的“教育预备说”,和A选项一样有失偏颇。

5. D

【解析】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6. A

【解析】针对21世纪诸多挑战的对策,新课程把“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超越的精神,积极进取、求实、求是、顽强的品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 此外,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7. A

【解析】泰勒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也被称作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泰勒的目标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 。

8. A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9. B

【解析】按照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学年、学期开学前或开学时施行,其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新的数学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确定数学教学内容的起点和进度。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验、期中或期末数学测验来实施。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数学教学的结果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数学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或改进数学教学工作,使数学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调整的过程中趋于完善,最后达到数学教学目标。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是否达到数学教学目标,据此作出终结性评价。根据题干中的“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可判断为形成性评价。

10. C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体现了疏导原则。

11. C

【解析】所谓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题干“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即体现了效果律。

12. B

【解析】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是撤销或中止厌恶刺激,“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是增强反应频率,故而应为负强化。

13. A

【解析】“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即把失败归因于“能力高低”这个因素。“能力高低”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14. B

【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强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窥一斑而知全豹”即反映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5. A

【解析】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不会消退。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早晨起来记忆单词”避免了前摄抑制。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教师资格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模拟试题(4)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模拟题2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模拟题1教师资格高中生物《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模拟题2教师资格高中生物《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模拟题1教师资格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