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ghai.hteacher.net 2023-09-24 22:14 上海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表述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对比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3.观察地形剖面图,提升读图识图能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难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资料《高原上的珠穆朗玛峰》片段,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她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视频《柴达木盆地的海拔高度》,提问同学:
(1)柴达木盆地的地形特征?
(2)它的海拔高度有怎样的特征,为何出现这样的现象。引导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得出结论:柴达木盆地地形特征是中间低,四周高。其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由于柴达木盆地处于青藏高原,虽然高度低于四周的地区,但整体海拔仍然很高。
【教师活动】通过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相对高度的高低并不足以完全概括某地高程特征。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种差别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利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我们就可以描述一个地方高低起伏的状况了。
2.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
【教师活动】出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看并按照地理学习小组,进行为时5分钟的小组讨论:
(1)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
(2)试计算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学生活动】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即为甲地海拔。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0米,即为乙地海拔。甲乙两地海拔的差值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下一篇: 教师资格高中音乐《婚礼场面》教学设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