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23 10:58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分。
1.课堂结束后,老师留下积累文学常识的课下作业第二天在组内分享。一下搜集的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古代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C.《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撰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D.古文中,“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天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
2.在学习《陋室铭》时,老师请同学们分享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刘禹锡,字梦得 ,有“诗豪”之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作者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大量作品都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
D.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3.为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以一些外国文学名著的书单,书单中出现信息错误的是( )。
A.《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国
B.《伪君子》——莫里哀——法国
C.《浮士德》——歌德——法国
D.《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国
4.学生在阅读完冰心的《寄小读者》后,记录了相应的读书笔记在班级分享,读书笔记中提到:“在对母爱(及人类之爱)、童真、大自然的赞颂之外,还抒写了( )”。
A.对劳动人民的爱 B.对祖国的热爱
C.对光明的热切追求 D.对理想的热烈向往
5.为了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某高中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了一次以“文人失意与创作”为主题的讨论会,在讨论会上列举了一些文人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借助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参与讨论,以探讨文人的生平遭际与其创作的关系,下列不能说明“文人在失意或困境之中会促发优秀作品的产生”的一个作品是( )。
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杜甫《望岳》
C.关汉卿《窦娥冤》
D.屈原《离骚》
6.在学习文言文《桃花源记》时,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在阅读中遇到的文言常识。下列符合积累的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A.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B.初极狭,才通人。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南阳刘子骤,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7.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改为( )。
A.口头语言
B.口语训练
C.口语表达
D.口语交际
8.为帮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语感,老师请同学们收集常见的病句并做修改,放入自己的语言积累资料包。下列不可以放入资料包的一项是( )。
A.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日前表示,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约820余万人,就业形势严峻。修改:将“约”或“余”去掉一个。
B.当前,我国的科技事业已迎来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并重、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科技争鸣将成为常态。修改:在“争鸣”后加“现象”。
C.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是不是健全、是不是能接续传统又能吸纳新知,关键在于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充满敬畏。修改:在“充满”前加“是不是”。
D.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好的事情,但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去避免不受其伤害。修改:将“不”去掉。
9.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一位老师在授课《济南的冬天》讲到“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的修辞手法时,引了相同手法多个句子,帮助理解,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
A.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D.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光赤赤肩背上
10.一位老师在学习完《课程标准》后,记录了一些心得体会。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是( )。
A.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B.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扩大阅读面,要多读网上文章。
C.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与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D.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11.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授课反思中记录到:“今天的授课过程中综合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授课中还要注意多鼓励学生……”下列选项中可能会出现在该老师的教学反思中的是( )。
A.适当的时候可以邀请社区人员也参与到语文课程评价中。
B.教师的评价不宜使用抽象肯定性评价如“真棒”“真不错”,应该细致明确说明学生回答的好在哪里,这样才能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C.否定性评价不利于呵护同学的自尊心,在课堂中应该少用。
D.评价学生时,应仅以老师的评价为准,其他的作为参考。
12.对下列教学导入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教学导入片段: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师:(师举起双手,空无一物)我要给大家变出一件神奇的一物。这件衣服很漂亮。有的人见过说它美丽极了,凡是不聪明,不诚实,不善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 (师自行设计魔术手势,边在空中用手比划边说)变——变——变——,同学们,你们看见了吗?看,多么美丽的衣服,多么美丽的花吻,多美的色彩……请同学们说说看见了什么。揭示事实真相,对同学们的回答作出评价。
A.情境导入
B.问题导入
C.言语导入
D.动作导入
13.阅读《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按要求答题: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习重点:1、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象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象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
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
(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同学们太棒了,只听了一遍,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
下列对该实录的评析错误的是( )。
A.该老师先出示学习重点,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应由同学把握本课重点。
B.授课过程中,老师善用投影、配乐。做倒了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C.老师问济南的冬天好吗,好在哪里?体现了教师的提问在层层深入地推进教学进程。
D.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在听取他人的发言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14.阅读《爱莲说》教学实录。按要求答题:
师:本文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的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生1:写另外的两种花是为了衬托莲花
生2:写着两种花是为了写两种人,就像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君子一样,写菊花是要写像菊花一样的隐逸者,写牡丹是要写像像它一样的世人,用这两种人来衬托作者。
师:你们都提到了“衬托”(板书:衬托),那老师想知道作者想要衬托什么?
生3:作者是想用这两种人来衬托作者的君子般的美德
师:你的回答语言不严密,能用人来衬托美德吗?
生3:我知道了,应该是用这两种人的生活态度来衬托作者的态度和追求
生4:我觉得还应该再具体一些,我认为作者是用陶渊明追求隐逸和世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态度来衬托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师:大家都说的不错。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的理解确实深刻了。
问题:该老师在教授过程中,所使用的及时反馈技能不包括( )。
A.重复
B.补充
C.评价
D.修正
15.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带有插图的教科书的教学效果要优于纯文本的教科书。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插图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个系统?( )。
A.助读系统
B.练习系统
C.范文系统
D.知识系统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2分,共40分)
阅读《江南的冬景》教学案例,完成第16题。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教师引导大家欣赏“冬雨农村图”。先让学生齐读第7节,初步感受画意)
师:这幅画面的主体是“微雨”,画面上有哪些景物?请在文中画出。
生1:长桥、远阜、树林、白雨、乌蓬小船。
生2:还有酒客、红黄、月晕。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景物中含有哪些色彩?
生:白、黄、黑、绿、红。等等。
师:老师补充一下,还有垂暮、月晕所体现的颜色,以及淡墨的背景。
师:这幅画面能产生怎样的一种意境?
生:悠闲。
师:很对。那你们说这像一幅什么画呢?(提示从国画的角度思考)
生:(齐答)水墨画!
师:很对。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讲究写意,这正像语文中的白描,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景物的特征。(板书:白描)
师:通过刚才大家对第7节的赏析,我们感到了郁达夫散文浓浓的画意,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节,评点赏析“江南山野图”。
生1:本段主要写了芦花、红叶、乌桕树、草色成了赭色。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桕子。
生1:这段主要写了红、乌、白、赭、绿等颜色。整幅画面充满生气,我觉得这也是一幅水墨画。
师:很好。老师补充一下,表色彩的还有“青天碧落”一词,整幅画面充满春意,确实也是一幅写意画。但问题是,本段除了用白描的方法粗笔勾勒外,有没有细笔描绘呢?
生:(读文思考后回答)有。本段第3句就用了细笔描绘的方法,写了“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的情形,观察非常细致。
师:这位同学不简单。确实是的,本段用了细描与白描相结合的方法,行文与第7段又有所变化,色彩也很丰富,充满了画意。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板书:细描画意)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画意)
16.(1)谈一谈上述案例中老师教学的优点,至少三点。(10分)
(2)这位老师是怎么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手法的?给你什么启示?(10分)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假如我们去春游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年中最为美丽的季节——春天,悄悄地靠近了我们。看着万紫千红的世界,我不禁想踏入大自然,去领略一番春的魅力。
②假如我们去春游,我想去陶渊明文中的世外桃园。先在溪边,遥看桃林中“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樱缤纷”的艳丽景色;再入洞口,感受一下“豁然开朗”后的舒畅感觉。再与“怡然自乐”的“黄发垂髫”交谈一下快乐的心得。如果有幸,也许还能受到桃源中人的热情款待。
③假如我们去春游,我想去那充满农家气息的山西村。尝一尝具有农家特色的“腊酒”,“鸡豚”。听一听农家的“萧鼓”。看一看他们的“衣冠”。再欣赏一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
④假如我们去春游,我想去美丽的杭州西湖。在西湖上,看看荡漾的湖水,问她为什么能吸引住这么多大诗人、大词人的心,为她做世界上最浪漫的宣传。我希望我们去的那一天是朝晖夕阴该多好,可以一会儿看“水光潋滟晴方好”,一会儿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⑤假如我们去春游,我想去波撼岳阳的洞庭湖畔;我想去蔚然深秀的琅琊山上;我想去斗折蛇行的小石潭……
⑥假如我们去春游,我想去……
17.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小题20分,第20小题20分,第21小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唐诗五首》。
单元说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通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富其中的情怀。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第一学期,班级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
19.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能抄原文,不可抄材料。(20分)
20.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20分)
21.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幕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糖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造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构初暖,含烟柳尚青。(适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堆《辆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常。(武元衡(春兴》)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模山路中。(那谷《柳》)
责任编辑:张欣
上一篇: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下一篇: 教师资格中学科目二模拟题之注意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