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9-07-19 09:01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解析: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题干中的现象为嗅觉适应。
4.【答案】D。解析:高原现象是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
5.【答案】D。解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题中聪聪自信、独立,渴望得到审视与评价,重视名利,得出聪聪的行为属于渴望得到尊重的需要。所以选D。
6.【答案】D。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者现象叫原型。题干中鲁班从丝茅草得到锯子的启发,这里的丝茅草就是原型。
7.【答案】A。解析: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8.【答案】B。
9.【答案】B。解析:上课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选B。
10.【答案】A。解析: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11.【答案】A。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
12.【答案】B。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13.【答案】C。解析:替代强化是指用榜样的作用来强化学生的行为。老师表扬坚持不动的学生对小明来说就是一种替代强化。
14.【答案】D。
15.【答案】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了去集中化,可逆性,守恒性等特点。
16.【答案】C。解析: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是教育学家泰勒。
17.【答案】D。解析: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18.【答案】D。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对“春天”认识更加清晰,不仅带同学们去公园观察新开的花,而且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冰水融化”“小树发芽”等有着春天气息的图片供学生们观看体现的是直观性原则。
19.【答案】A。解析:小明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症。
20.【答案】D。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价值上相互冲突的两难情境故事作出判断,并解释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然后确定被试道德认识发展的水平。根据被试的回答,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9岁以下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9~16岁儿童处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16岁以后发展到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22.【参考答案】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3.【参考答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