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hui.hteacher.net 2024-02-21 13:52 安徽教师资格证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
一、单项选择题
1.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 )行动时,对他人、对周围
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意识和规范 B.伦理和观念
C.准则和规范 D.伦理和准则
2.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
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3.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科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5.从整体发展来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6.在科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7.如果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
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是( )。
A.8 岁左右 B.9 岁左右
C.10 岁左右 D.11 岁左右
9.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自律道德 B.无道德规则
C.他律道德 D.依存性道德
10.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 )。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
11.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
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2.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1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研究表明,大多数 9 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无规则水平
15.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可贵的,不必教师监考,自己也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此时学生
的态度和品德进入到哪一阶段?( )
A.解冻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16.( )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形成道德信念。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7.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
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
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D.两者错误一样大
18.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19.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2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21.有的学生看见警察在时,遵守交通规则;警察不在时,就违反交通规则。其态度和品
德属于哪一阶段?( )
A.解冻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22.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出现在(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阶段
23.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24.每当想起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就会唤起小李对那种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并激励
着小李去战胜困难。这种道德情感是(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理想的道德情感
C.理性的道德情感 D.想象的道德情感
25.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26.在道德两难故事测验中,小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被抓住的话要被惩罚。
这表明小明可能处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 )年龄段。
A.9 岁之前 B.9—15 岁
C.15—20 岁 D.20 岁以上
27.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品德出现两极化的阶段是( )。
A.小学阶段 B.学前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8.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
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她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29.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
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30.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31.在影响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中,不属于外部条件的是( )。
A.家庭教养方式 B.社会风气
C.态度定势 D.同伴群众
32.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个人由于认识到团队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并开始有了法制观念,这是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33.影响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中,( )指的是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一条件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个体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信息的量。
A.同伴群体 B.态度定势
C.道德认知 D.社会风气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安徽分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