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3-12-27 13:37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一)具体表现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例如:儿童的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上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遵循着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序发展。这是一个不可逆也不可跨越的过程。
(二)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一)具体表现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例如: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进行统一教学的行为就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的特点。
(二)教学启示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具体表现
一是:个体内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同一机能不同速(比如:身高、体重在初生儿与青春期阶段发展迅速,而在后续阶段发展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不同机能不同步(比如:王阳明五岁就可以默背大量古诗,但他说话却结结巴巴,说明他的记忆发展较好,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较慢。)
(二)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学记》中有一句:“当其可知谓时,时过而未学,则勤苦而难成。”强调的就是关键期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教师招聘备考:教育学重点人物之杜威
下一篇: 教师招聘备考:浅谈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