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20-02-04 16:17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3.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系,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 )。
A.均衡性 B.选择性
C.独立性 D.综合性
4.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练习、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5.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6.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 B.研究者
C.建设者 D.开发者
7.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观是( )。
A.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甄别和选拔学生
B.教学应以大量重复训练为主要途径
C.学生是接收知识的工具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9.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指的是测量的(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0.目前,中小学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授课制
C.分组授课制 D.单元授课制
【参考答案】
1.B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二部分“课程结构”中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故本题选B。
2.A
【解析】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考虑到过去只是重视学科课程而忽视活动的弊端,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国家课程、必修课程存在。故本题选A。
3.D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规定: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根据题干中的“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系”可知是综合课程的特征,综合课程体现新课程“综合性”的结构特征。故本题选D。
4.A
【解析】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故本题选A。
5.D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规定: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故本题选D。
6.A
【解析】考查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故本题选A。
7.D
【解析】考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包括: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故本题选D。
8.A
【解析】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指导思想;(2)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及说明(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4)课时安排;(5)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6)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故本题选A。
9.B
【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测验的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测验的难度,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测验的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故本题选B。
10.A
【解析】目前,中小学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在古代的东方和西方,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分组教学出现在19世纪末。由于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和资产阶级自由竞争的需要,不仅要求教育培养大批人才,而且要求教育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于是出现了按能力、按成绩分组的教学形式,但分组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并未被普遍采用。故本题选A。
文章来源于中国教师资格网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大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