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库及答案12

http://www.hteacher.net 2017-02-28 16:36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2.D【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A【解析】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4.B【解析】略.

5.B【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6.C【解析】各种心理机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人而异.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

7.D【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C【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9.B【解析】略.

10.C【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11.A【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2.D【解析】略.

13.D【解析】班主任管理和教育学生之前,首先应当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14.B【解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之一就是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15.B【解析】从教学评价的时间和作用来看,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题干为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1)全民性.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每个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

(2)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

(3)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

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

2.【答案要点】(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3.【答案要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培养:

(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3)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4)自学的习惯.

(5)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6)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7)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答案要点】(1)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4)反馈性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针对新课程改革遇到的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答案要点】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及个体的实践活动.

(1)遗传.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作用.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不是机械地决定,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常常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的.环境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3)个体主动性.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巨大.个体与环境之间真实的相互作用,人对外界存在的摄取、吸收(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要通过个体的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生命活动来实现.我们把这些活动统称为个体的实践活动,并确认它们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以上三类不同水平的个体活动及其作用,实际上是共时、交融的.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渗透在一切社会活动中,人的一切社会活动又受到它们的"支持"和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需要非常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虎妈"、"狼爸"、"鹰爸"的教育方式有不可取的地方.教育必须尊重人、积极引导其个性和潜能的发挥,教育方法也不能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重视孩子内心的幸福和感受.教育首先是教孩子成人,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个体对待.家长的专制会给子女带来消极影响,比如专制和暴虐,培养出来的更多的是奴性而不是创造性.

四、教学设计题

【参考设计】略.

相关推荐:

2017年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辅导课程

教师资格笔试备考资料模拟试题

华图教师网 http://www.hteacher.net

责任编辑:宗美琦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更多教师资格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简答题(三)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在线客服×